建为历保举办文物保险研讨会议,复旦大学、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再集团、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们出席
发布时间:2021-11-05
11月4日,建为历保举办文物保险研讨会议,来自复旦大学、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中再集团、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们一起与建为历保探索文物保险的新模式。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闲教授、复旦大学泛海金融学院高层管理教育部主任王燕、复旦大学文博系博士后杜之岩、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金融顾问吴文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投融资总经理助理杜依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文卓、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武、中再集团战略发展部/中再研究院负责人钭旭杰、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事业部总经理詹强、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事业部经理李果、建为历保董事长郭伟民、战略发展部金嘉琪、吴彦子等人一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图:会议现场
会议上,建为历保董事长郭伟民介绍了公司在文物保护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文物云”平台成果,希望未来可以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构建文物风险管理和预防性保护智能化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文物保险提供文物保护底层数据和专业性支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闲教授表示,建为历保“文物云”平台已经累积了近十年关于文物建筑的深度数据。为文物保险险种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物保护和保险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是保险业的一次创新。在未来,许闲教授也会从学术的角度深入研究文物保险,探索更多文物保险的可能性。
中再集团战略发展部/中再研究院负责人钭旭杰提出,中再集团作为国内再保险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唯一的一家巨灾保险管理公司,有重多巨灾的数据沉淀,可以和文物云的数据合作,文物保险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金融顾问吴文耀介绍,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中宣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九部委重点支持的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核心承载机构。在文物保险方面,可以整合众多行业资源,支持文物保险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落地。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文卓表示,文物保险是通过“科技+保险”的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创新模式,这个主题也非常契合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发起的目的。科技保护专项基金致力于支持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文物保护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支持在文物保护领域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支持科研院校及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文物本体的健康监测和健康评估应用,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应用,推动文物保护的智能化水平。专项基金也希望通过与复旦大学、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再集团、中国大地保险、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顶尖学术和行业力量的合作,推动文物保险的研究和落地。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事业部总经理詹强表示,大地保险一直在推进文物保险这个险种的落地,在这个基础上也同时做了深入研究。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事业部经理李果总结了当前文物保险的行业现状,和在全国各地落地的不同情况,以及分享了国际上瑞士再保险公司针对文物保险的方案。
复旦大学文博系博士后杜之岩从文物保护专业的角度上,分享了目前国内文物保护资金情况的现状和文物保护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现实情况,如文物建筑的非标性。他也提出,文物保险也是日本的文物保护机构以及保险机构近10年一直在探讨的议题。这个议题无论是在国内又或是国际上,都很具有意义。
最后建为历保董事长郭伟民总结到,文物保险是一件于社会于文化遗产保护都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建为历保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努力协助各方推进文物保险落地,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